封面评论 | 软件引流获客,不可自甘堕落“买谣”“资谣”

Connor 火币交易所平台 2024-12-31 70 0

封面评论 | 软件引流获客,不可自甘堕落“买谣”“资谣”

□蒋璟璟

“男子身高160却同时交往多名女性,女友甚至倒贴百万养他……”“男子初中学历冒充富二代,同时交往20多名女性……”你有没有在网上刷到这样的视频?如果抱着猎奇心态点进去,你可能就落入了发布者的圈套。不久前,河南郑州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抓获28人。经调查,这类视频背后是一个为软件推广进行造谣引流的产业链。3年时间内,某软件公司累计为此支付费用最少1500万元,初步估算,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次。(11月22日央视新闻)

网络场域内,谣言已成信息病毒,屡禁不绝。而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方式的辟谣机制,也成为了营造良好信息生态的重要部件。当然了,辟谣终究是一种事后的应对,旨在澄清谬误、消除影响和惩戒追责。除此之外,大众一再追问的是,谣言因何而成、从何而来?谣言的生成,一般认为与“信息透明度”“传播链扭曲”与“认知缺陷”等等相关,但在流量经济的时代语境下,谣言背后的市场化、商业化考虑,同样不可忽略。

最近曝光的这起案件,可以说非常清晰地揭示了,谣言的其中一条生成路径。那就是,通过造谣来引流,继而诱导跳转下载特定软件。警方查证,这些造谣视频都提及了一款软件。有的通过第一人称来表述,说自己在这款软件上解闷、约见女性;有的以公布记录、表格等方式,写明男子结交多名女子的渠道和方式。犯罪团伙拼凑出造谣视频,并根据浏览量进行结算,形成一条为软件推广造谣引流的产业链。半年时间内,该团伙编造传播的造谣视频数量高达140万条。

仅仅一个团伙、仅仅半年时间,就生成造谣视频140万条之多、获利1500万之巨,这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一方面,随着AI工具的大爆发,流水线式的内容量产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造谣内容,能够获取巨大的利益——当造谣可以获利、造谣如此简单,谣言当然生生不息。此前,主管部门曾明确强调“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各类账号监管”,结合个案经验,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识别谣言视频中的“变现点”,如何斩断其背后的供养链?

网络经济中,商业推广、导流获客一项,每每都会有巨大的投放。这笔钱,到底流向了哪里?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事实上的“买谣”“资谣”经费?任何一家正派的、有基本道义观的企业,都不应该自甘堕落而成造谣团伙的金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