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场外交易市场(usdt 场外交易)
1监管风暴袭向场外衍生品:收益互换融资等被叫停
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部分地方证监局向辖区内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辖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的通知》。而上海证监局则在10月28日下发通知时明确要求,辖区内的相关公司不能开展为客户提供融资或者变相融资服务、为非标资产规避监管行为提供服务或便利等五类行为。
根据此次上海证监局的文件内容,多位资管人士均强调,此次场外衍生品的监管重在去杠杆、补疏漏。但实际上,这次围堵衍生品“漏洞”的监管风暴已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去杠杆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禁止以场外衍生品为客户提供融资或者变相融资服务的要求上。
所谓收益互换,是指证券公司与符合条件的客户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针对特定资产的收益与固定利率进行现金流的交换。原则上,双方只是约定一方享受固定收益,另一方承担浮动收益,一般不发生本金交换和实物交割。收益互换具有信用交易的特点,客户可以自身信用担保或者提供一定比例的履约担保品,资金收益具有杠杆效果。据悉,在2015年证券市场强势上涨期间,通过股票收益互换融资,一些信用良好的投资者可以加上4倍的杠杆。
证券业协会方式的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停止新增此类业务,存量业务可按合同继续履行但不得延期,对于客户的融资需求可以通过融资融券业务在场内规范进行,其他满足客户风险管理等合理需求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仍可正常、规范开展。
短评:去年股灾的时候,一位义士4倍杠杆被强制平仓,留下一纸“愿赌服输”的遗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实加强监管挺好,制止了贪念,留住了性命。只是这场监管风暴,来的要晚一些。
2沪金贷上线三月即失联 曾以银行存管做虚假宣传
一个上线3个月不到的P2P网贷失联,而此前它最大的宣传噱头是银行存管。近日,投资者反映一家新上线两个多月的网贷平台沪金贷已经失联。11月8日该P2P平台的网站已经无法打开,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而平台曾经高调宣传的“与徽商银行签订存管协议”,也遭到了银行方面的否认。
根据公开资料,沪金贷是上海辉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旗下金融平台。媒体在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辉协公司注册于2016年8月26日,距今两个多月。其股东是两名自然人范林清和娄红亮,后者也担任企业法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但是暂时不可见其具体实缴资本。澎湃新闻从百度快照可以看到,该平台截止到11月2日累计交易金额为553.5万元。
在失联之前,沪金贷惯用的揽客手段是宣传银行存管。在今年10月3日的一篇公司宣传稿中,沪金贷表示已经与徽商银行达成存管业务合作,“树立了平台合规性”。
然而徽商银行对此表示否认,并向公开指出,从未与沪金贷签订资金存管合同,这样的做法属于虚假宣传。
另外,沪金贷还宣传“平台已经申请网贷之家和天眼的收录,审核已通过,等待上架”,但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方面对表示:“它家没上过网贷之家的档案频道,不存在通过审核之类的事情。”而澎湃新闻搜索网贷天眼,也没有搜索到该平台的收录信息。有投资者表示,沪金贷这个平台会“雷”早有迹象:“基本都是一个月的标的,明显就是为了圈钱赶紧跑路。”
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除必要的披露和监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做公开营销宣传。也就是说平台不得用“银行存管”来宣传。
短评:对于不实行牌照制的不少P2P平台而言,银行存管是平台增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牌照而言,银行存管的申请要相对容易一些。然而随着P2P跑路平台的不断增多,银行对于这项业务也在不断收紧,再加上政策的对“银行存管”的规定,投资人在选择拍P2P平台是还需擦亮眼睛,是否有“银行存管”不再是平台增强信用的充分必要条件。
3乐视金融的牌照缺失之痛
被誉为乐视第七大子生态的乐视金融于11月2日正式亮相。但与BATJ的金融业务相比,乐视金融缺乏强有力的牌照,这限制了其金融服务的开展。相比之下,腾讯已经有了支付、互联网银行、基金销售等牌照,蚂蚁金服也基本拥有全牌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乐视对于较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也存在缺失,将会会限制乐视的金融业务。
短评:目前央行对于牌照的管理越来越严格,牌照的确实,显然是乐视金融一大短板。事实上,除了等待央行的审批之外,收购具有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其他公司也是一种获得牌照的方式。显然从目前来看,乐视金融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牌照的获得依然是个未知数。其实,乐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获得牌照,只是已经迟到的乐视金融,还能抢占到多少市场份额么?
410月网贷综合收益率创新低 良性退出成为过去数月平台的主要选择
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最新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10月月报》显示,10月网贷行业共有105家停业及问题平台。继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跌至9.83%后,10月行业综合收益率进一步滑落至9.68%。
值得注意的是,在105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问题平台44家,包括跑路34家、提现困难10家,另有停业转型平台61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154家,相比9月底减少了48家,与2015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66家。10月新上线的平台仅为7家,相比一年前动辄百家的新增平台,在数量上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短评:10月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名副其实的“监管月”,一系列重磅文件相继出炉,为规范行业发展划上了政策红线。持续数月的当月停业转型平台数量多于问题平台数量的情况仍在延续,不难看出,良性退出成为过去数月平台退出的主要选择。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公众号:商学院(ID:BMR2004))
[扫一扫]《商学院》订阅号
▼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评论